注:本文原创 物道
图|清可 ©
物道君语:
【资料图】
最和平的日子,养一个和平的自己。
春分已过,清明未至,正是仲春时节。
日与夜均衡,阴和阳和平,柳树与桃花平分春色,泥土与流水同享欢欣......不争不吵,不偏不倚的阳春三月,一切都恰到好处。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凡阴阳之要,阳密乃固。两者不和,若春无秋,若冬无夏。 因而和之,是谓圣度。 ”阴阳失调,就像只有春没有秋,只有冬没有夏。是故, 调和阴阳,是最好的养生。
阳春三月的平分,原来就有着阴阳平衡带来的吉祥,我们只需略尽春光,吃春食,饮春汤,玩三春,尽得于时,就是和平、吉祥。
图|清可 ©
木心说:“一个人到这世界上来,来做什么?爱最可爱的,最好听的,最好看的,最好吃的。”
一个草长莺飞的仲春,最可爱的、最好听的、最好看的都是最好吃的春食。
春光有限,我们吃吃春天。
图|清可 ©
春芽
心怀温柔,吃掉温柔
当春风吹在脸蛋绵软无力的时候,各种嫩嫩的、绿绿的、尖尖的菜芽也用最温柔的力量钻出了泥石,伸伸小懒腰,迎接春天。
但是好惨,没来得及长大就被好吃的中国人薅走,嫩得发红的香椿、细细的荠菜、马兰头、小拳头蕨菜,枸杞叶......香拌龙须菜是我的最爱。
李时珍说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:“胡豆,豌豆也。其苗柔弱宛宛,故得豌名。”
亭亭玉立的样子很美,焯水十秒,沥出来便一盘翠绿,淋上香叶、八角、桂皮、花椒熬出的香料油,和几滴生抽。香嫩里,喷出清新的香气,一春难忘,心中温柔。
春笋
冬春相逢,平分美好
春天如果不吃笋,日子仿佛就矮了半截。
伴随了轰隆隆的雷响,笋尖破土而出,毛竹笋、剑笋、雷竹笋、楠竹笋......不一而足,通通都挂着灵灵的水滴,在春阳下鲜绿饱满,仿佛不需要用刀砍,用手一掰,就能连汁带水拗下来。
图|清凉地儿-了琹 ©
剥去笋衣后,肉色如玉般光润,江南人最喜欢与冬季的腌肉一起食用。鲜香的腌肉,油润润,水嫩的笋尖,清爽爽,寒冬与阳春的相逢,就做成腌笃鲜。
阳春食春笋,既平抚一冬重口肥腻,又为春天平淡增添几分咸香。
春螺
螺蛳嘬嘬,日子闲闲
人间三月,气温回升,稻田、港汊、滩口,只要是有水的地方,往里一摸,准能捞上来一把螺蛳。“明前螺,赛肥鹅。”休息了一冬的螺蛳,也养得肥肥白白,蛋白很高,却又少脂肪。
菜市场里买回,清水加油浸泡吐沙,就可以尖钳刀剪掉屁股,蒜瓣、青红辣椒、酸笋大火炒热,螺蛳哗啦啦倒进锅里,震天响地炒一阵,最后出锅前加上紫苏叶。
我们老家人说,紫苏可解寒气,也能“制一切鱼、肉、虾、蟹毒。”而且香气猛烈,整个屋子都是它的味儿。
然后就像苏州人说的:“风凉笃笃,咸蛋嗑嗑,螺蛳嘬嘬”。慢悠悠地吃着酒,嘬着螺蛳,就是香喷喷的浪漫了。
古人有一碗阴阳调和汤。
湿热之人,可在汤中加车前草、苋菜,清热利湿;蛋花汤里加入荠菜,能驱春天的火,平和中气;什么也不需要加的茶汤,醒脑提神,缓解春困。
春汤
碧波荡漾,洗涤愁畅
“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,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在古时,凡春菜煮成的汤,都叫春汤。吃了一冬咸鱼腊肉的肥腻,汤入愁肠,就可以荡涤所有的从前。
煮汤的春菜,非苋菜莫属,也叫“春碧蒿”,三四寸长的一棵棵,洗净,切断,与肉丸、排骨,同滚,煮成碧波鲜美的一汤。
苋菜吃起来软柔滑溜,甘平,在湿气重的岭南,人们最喜欢用它来清热利湿,平安一春。
鱼汤
春江水暖,鱼儿先知
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” 吃货苏轼,看到江中有鸭子下水,浮来游去,就食指大动:春水暖了,那河豚也该沿江而上了吧!
水暖河鲜肥,除却有毒的河豚外,鲃鱼、刀鱼、鲥鱼、鮰鱼......也肥了。把刀鱼剔了骨,鱼肉和面粉加入蛋清一起和和里,擀面条,过水一煮,就是刀鱼面了。
配上火腿丝、蛋黄、少许葱花,清新婉约的鱼汤面,很有江南的诗意。
茶汤
茶里茶气,春光无限
仲春,正是盛产春茶的好日子,吹到杭州的春风,吹来了狮峰山上的龙井,第一次采摘炒制,一般都能在清明前品到。
“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,每蕾皆一旗一枪,泡在玻璃杯里,茶叶皆直立不倒,载浮载沉,茶色颇淡,但入口香浓,直透肺腑,真是好茶。”第一次饮龙井的汪曾祺,便发出这样的感叹。
春天最美的汤,莫过于此了。我想,纵然春光无限好,没有龙井的春天不值得。
图|物道 ©
仲春阴阳相平的日子,也在提醒我们,生活中表与里并重,内心与外界依存。
阳春三月,探索身体的调和、也需把自己放在自然里,呼吸、吐纳、观赏。
弄花草
拥抱最美春天
阳春三月,天地俱生,家中的花花草草虽比不得野外风靡,也蠢蠢欲动,只要少许肥料,就枝叶四处横生。
但要长得开,得修剪、换盆、加土、移栽,晒晒太阳,风雨过多又得收起来,就像老舍说的一样,“我得天天照管它们,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”“浇浇这棵,搬搬那盆”,哪怕累得“腰酸腿疼,热汗直流”......
“花分根了,一棵分为几棵,心里自然特别欢喜。” 在万物以荣的日子弄花草,是一件容易获得美好的事情。
图|清可 ©
爱散步
在一个松的时节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春三月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。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。”
春天的早晨醒来,古人会披散着头发,在院中动动手臂,舒缓步子,使身体、神志随生发之气而畅顺。那些焦灼、疲惫、难耐、起床气,随着散步,集体出逃,身与心松松然也。
春天,散步闲走吧!
穿着宽大的衣服,寻一条绿荫小径,或者一处公园,不必拘谨,走在松松软软的泥土,任凭脑际天马行空,什么都可以想,什么都可以不想。 只因,春天是一个“松”的时节。
图|清可 ©
放纸鸢
放走晦气除病去
相传五代时,人们在纸鸢上加上哨子,随风而舞,风吹有声,其鸣如筝,故名风筝。
春天,地气上升,长长的线一放,只待一阵好风起,听见“飒飒”作响,扭头一望,风筝在天上飞,人在地上跑。
此时如果剪断了风筝的线,有“断鹞放灾”的信仰,将灾病写在纸鸢上,放到高处,剪断线。纸鸢随风而去,能放晦气,祛病根。
《红楼梦》里,黛玉感怀,不忍剪断。她的丫头紫鹃只好拿剪子绞断了线,因为希望她的林姑娘不再多愁多病。这个春天,愿借这一线纸鸢,祝福大家别来无恙,安安康康。
对于人生,也一定有一个平衡的节点,
欢笑与泪水一样多,
希冀与落寞一样多,
淡然与焦灼一样多,
阳春三月,老天没有偏袒谁,
我们尽管做自己爱做的事,
尽管行自己爱走的路。
图|清可 ©
来源:物道
关键词: